关于设立荔城区第一批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校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5-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关于设立荔城区第一批基础教育学科

教学研究基地校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莆田市荔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荔城区全面推进教育提质提升工程加快实现教育强区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荔政综[2021]89号)等文件精神,围绕建设教育强区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教科研引领辐射作用,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经研究,决定将部分片区教研牵头校、课改试点校、市级基地校设立为第一批“荔城区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以下简称学科基地校),具体名单见附件1,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十九大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全面育人”为根本任务,以“研训强师兴教优学”为基本指向,积极搭平台、创载体、建基地,优三风、强素质、育良师,抓改革、转方式、提质量,培育区域教科研训高地,探索适合荔城教育的教科研训基地建设经验与特色,并发挥其对区域教学教研教改和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助力教育教学增效提质和“教育强区”持续推进,促进我区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建设目标

以做好新育人、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新评价的研究、培训、实践工作为主要内容,以优秀教研室、教研组创建和优势、品牌学科建设为平台、载体,以优化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强化岗位练兵、专业成才为抓手,通过区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小学校的共同创建和培育,把基地校打造成全区“教育教学的研究基地”、“教学改革的试验基地”、“教师培训的实践基地”、“名师培养的孵化基地”、“学科骨干教师成长基地”。

三、主要任务

(一)围绕学校教育问题,开展教育课题研究。强化“教科研强教兴校”意识,坚持“问题就是课题”的教科研导向,紧扣学校教书育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各职能部门、各学科发展、各岗位工作的实际出发,展开全方位、全领域的校本教研、科研及校际合作攻坚,切实解决一批教育教学问题,逐步培育出一批优秀学科教科研团队和具有较高教科研水平的优势学科,形成一批具有本校特色、可推广可复制的教科研模式与成果。

(二)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教改试验研究。聚焦课堂教学质量建设主题,关注“增效提质”和“学科育人”核心,切实转变和优化教与学方式,积极探求课程标准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改革路径,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坚持教学相长,全面推行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鼓励教师立足课堂大胆试验,拓展内容、创新模式,发展思维、学以致用,落实学科课程育人目标,逐步推广一批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三)围绕教师培训培养,开展教师职业发展研究。把鼓励、支持、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积极探究教师成长规律,引导教师进行职业生涯、专业发展规划,并分年度、有计划实施;积极探究教师继教、培训模式,根据需求遴选培训师,研发培训课程,收集培训资源,做好培训效果考评,跟进培训内容应用,有效促进教师岗位成长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探究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培养路径,发挥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的帮带作用,健全并落实好名优引领、青蓝结对制度,鼓励支持立足岗位读书研究、自学自强和组建学习研讨共同体,创设和拓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和专家指引、跟岗锻炼等多样化学习提升机会、平台、载体,逐步形成一批针对性、实效性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师培训培养培育方案和典型经验,培育出一批在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的学科领衔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

(四)围绕核心素养培育,开展育人方式改革研究。以培育时代新人为根本,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全面有效实施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核心,聚焦如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重点问题,深入开展内容、策略、方法、机制研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要求有机融入育人全过程。聚焦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教书育人关键环节,积极探求建构基于育人、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和科学评价体系,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方式和作业设计、调控机制,探索推进考试评价内容与方式改革,强化课程综合育人作用,优化育人体系架构,培育良好学习生态,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拓展学生学习时空,丰富校园学习生活,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完整生命的舒展与生长。

(五)围绕新时代新要求,开展研训机制创新研究。深入学习研讨、深刻领会把握《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实质,切实加强和改进优化校本教科研训工作。立足学校实际,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开展经常性教研、科研、培训活动,积极破解教书育人过程中遇到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创新研训工作方式,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研训活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研训模式改革,提升研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基地校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健全片区内外校际教科研课题合作攻坚和与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定期开展教科研训活动机制,助推我县教科研训工作与时偕行、守正出新、优质发展。

四、工作要求

(一)充分认识建设意义。遴选、建设区级教科研训基地校,是新时期加强教育基础研究和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全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持续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强区”建设的重要措施。各基地校要切实提高对创建意义的认识,树立作为全区首批基地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命感,并以此为契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争创区域教科研训工作特色,带动学校高品质、高质量发展超越。

(二)全面落实建设任务。各基地校要成立基地校建设组织管理机构,研究制定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措施。要广泛发动全体师生,积极调动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共同参与基地校建设。要紧扣基地校建设“五大任务”,立足本校实际创造性推动教科研训工作改革创新,并努力在培育优势学科、培养名优教师、改革教学模式、健全全面培养体系、转变育人方式和创建研训特色、示范引领带动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与成效,实现创成“五个基地”的建设目标。要确立品质、品牌意识,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好基地校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要求,并发挥好对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建设过程的活动情况和经验做法的及时小结、报道,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三)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基地校建设实行任期制,每届三年,动态管理,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建设与管理机制。中期考评一次,动态调整,未能有效推进建设任务的,取消基地校称号并摘牌;任期届满后,全面考评并重新组织申报,未能认真组织实施、建设成效差的,取消重新申报资格。首批未入选的学校,每年5月份可向区教师进修学校申报(申报学校需提交材料包括:申请报告、对照基地校建设考评标准填写的分项自评表、对照基地校建设目标任务要求所拟制的三年创建规划);坚持“好中选优、宁缺毋滥”原则评估遴选,五年内全区新增学科教科研训基地校不超过30所。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全区教科研训基地校建设的整体规划、业务指导和督查考评管理,在教科研活动、培训项目安排、教师进修学习、专家引进指导等方面对基地校给予优先支持。对教科研训工作改革创新成效卓著的基地校,将报请县教育行政部门予以表彰。

 

    附件:

            1.荔城区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名

            2.荔城区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考评标准(试行)                      

                    

           荔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2022年5月18日




荔教进〔2022〕52号关于设立荔城区第一批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校的通知.docx